在許多勵志及行銷的書籍中,不乏看到「蹲的愈低是為了跳的更高」之類的文字,而在有了孩子之後我才真的「時常蹲下」,而我的蹲下是因為「蹲的愈低愈貼近彼此的心靈」。
每當和女兒說話時,大部分的時候我會蹲下來(有時候甚至是跪著),盡量讓兩個人的眼睛是同一個水平的高度,她是一個人,應該獲得同等的尊重與對待,而只有蹲下時我們才能平行的對話與傾聽,拍照的時候也是,女兒不用仰視著我,彷彿我們之間是天橋與地下道的差別。
老公對於女兒黏我黏到一個不行這件事時常感到訝異,其實有的時候我可能比他還嚴厲,但女兒卻時常黏著我,就算被我罵了,還是要我抱、要我跟她玩、要我為她打理生活大小事……老公會嘟噥著說:「真不公平啊!她是不是都被母乳給收買了?但是上帝就沒給我奶啊!」我想了想,有很大的因素可能來自於「蹲下」吧!
養過貓狗之類的人應該也會知道,與動物互動時也要蹲下,牠們才會降低戒心,當對方比自己還要高大強壯(資源豐富)時,自然就會產生防衛機制,不咬人就不錯了,更不用說親近囉!然而「蹲下」這件事也讓我學到一些人生哲學,除了與孩子對話外,許多事,先蹲低不見得是服軟或認輸,沒有能力的「跳高」反而才讓人笑話。
為了拍女兒和貓,我願意蹲下;為了高到像天一樣,我也提醒自己蹲下。這是成為媽媽後,我才逐漸學會的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