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落格左上角的搜尋引擎可輸入關鍵字,例:翡翠、項鍊、月光石、親子教養…等,快速搜尋您想要的文章喔!

2021年6月27日

錯誤目標行為之「引起注意」 - 阿德勒的正向教養公益講座分享


        今天受到張李明德老師的邀請在這場線上公益講座中分享自己學習 #阿德勒教養 的經驗與實務操作,我將自己分享的內容打成文字檔也在這邊分享給大家,如果還有下一場的講座也歡迎各位父母們一起加入學習和探討!


        講座談話內容如下:
        大家早安!我是Salina, 女兒跟朋友有時候也會叫我莎莎。

        我有個三歲快四歲的女兒,從三月份參與阿德勒課程至今已四個多月,過去我也曾買過許多教養相關的書籍,但都不能完全對應到女兒的問題,後來我就完全靠自己摸索,以「人性」跟「尊重」為出發點與孩子互動,盡量跟孩子平等相處,所以她有時候不一定叫我媽媽,她也會叫我的名字莎莎!不過也還是有許多細節處我是不得要領的。那麼在去年底接觸阿德勒的講座,進而了解到我所摸索的教養方向與阿德勒算是一致的,所以我非常非常認同「阿德勒教養」的概念!

        而我對心理學也算小有興趣,喜歡觀察人的行為模式,再加上老師本身有非常強的實務經驗,幾句談話下來讓我覺得非常受用!所以在今年受到朋友的邀請就加入了老師的課程群組學習到現在。

        那我今天要分享的部分是「引起注意」的這個行為。

        女兒在五月份的時候突然非常喜歡喊「媽咪妳看我!」,一天大概可以叫「媽咪」800次,無論做什麼事都要喊我看她,舉凡喝水、吃飯、玩積木、畫圖……說實話我被喊的非常的煩!簡直就是沒完沒了…

        後來我有將這個問題跟老師討論,了解到這是屬於「錯誤目標行為」中的「引起注意」,老師告訴我這個年紀的孩子本身確實就需要很多關注,而關注這件事就像是喝水,是一整天都要一直補充的,而不是快渴死了才喝。

        後來我就調整了我的模式,本來我是習慣把一堆事全部一口氣忙完才去陪女兒,後來調整成「刻意」的在每件事做完就去陪伴女兒玩耍一下下,比如吃完飯就玩個幾分鐘、洗完碗也玩個幾分鐘,有時候真的是很短暫,僅僅五分鐘而已,但「主動」的陪伴,女兒真的會比較開心!那如果是女兒在我忙碌的時候有需求,我會告訴她我現在在做事,我手上的這件事做完(會告知大約多久)就來幫忙她。經過幾次的這樣互動下來,女兒真的改善非常多,我如果請她「等一下」,她通常也都會回我「好!」然後就平靜的等待。喊媽媽的次數平均也從800次慢慢的降低到600、500、400…大概是這樣⋯⋯

        另外我分享一下最近期女兒非常進步的部分!

        六月中的某天晚上女兒學校的老師打電話給我,當時我跟女兒正在吃飯,我放下筷子跟老師通話,女兒繼續吃,然後她吃完了,她去冰箱拿了優酪乳想喝,我邊夾著手機邊幫她開瓶,她就坐在旁邊喝,喝完她又想畫畫,我還在電話中,我又邊夾著手機邊幫她拿畫紙,她就安靜的坐在地上開始畫……一直到我講完電話,我發現我通話時間大約20幾分鐘,女兒竟然都沒什麼吵鬧,過去她是會一直吵鬧的,而這次她雖然在我通話期間也有需求,但我都還能邊講話邊處理她,我十分驚訝,也很感動她進步成長許多!事後也有鼓勵女兒這樣的行為!

        所以在許多細節及平時的自我覺察……還有跟孩子互動模式都是非常重要的,經過刻意的練習,讓孩子學習「人事分離」,再藉由老師指導後我也能在細節的部分處理的更好,女兒跟我相處依然有很高的親密度,但同時也能尊重生活規範。

        以上是很不容易的,因為我的成長背景也是比較威權的教育,有很多時候是我必須刻意的跳脫出來砍掉大腦的程式碼重新訓練,但明德老師曾跟我們說過一句話:「父母願意學習,就是孩子最好的禮物!」

        分享給大家!謝謝!


#張李明德的阿德勒正向教養
#歡迎有任何教養問題的父母加入我們一起學習
#除了學教養我還學到自我修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