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落格左上角的搜尋引擎可輸入關鍵字,例:翡翠、項鍊、月光石、親子教養…等,快速搜尋您想要的文章喔!

2024年11月1日

雙重標準


「我今天終於可以上烘培社了!」

週四早晨,Opal一早起床盥洗完畢後,她雀躍地抱著我說。

我摸摸她的頭回應:「對啊!妳期待好久了,前兩次都因為放假而錯過,今天終於可以上了。」

「我好期待,妳會不會期待我做的餅乾呢?」

「會啊,放學再等妳回來分享!」

學校的社團大約有三、十四個,剛開學選社團的時候,花了一個小時跟Opal說明並討論她這學期要參加的社團,魔術方塊、扯鈴、烘培社、畫畫社、手作……從包羅萬象的社團中先挑出喜歡的、然後用排除法過濾篩選、留下最想上的四個社團,再依照目前實際的生活情況討論,最後她選定了烘焙料理社。Opal換好制服,回想起十月本就要開課的社團,卻因為山陀兒颱風、雙十國慶等休假剛好都在週四而遲遲沒有開課,從開學就期待了一個月,又再失落中等待了兩個禮拜,她有些不平衡的扁扁嘴說:「那前兩次沒上到的課,會補課嗎?這樣我缺了兩堂課……」

        「按照妳剛才說的標準,那放假除了沒上到社團外,其它的學科也沒有上到,是不是也都要一起補課呢?」我看著孩子,淡定的問她。

Opal愣了一下,隨即搖了搖頭。

我明白孩子對喜好的事物不想錯過,對不愛的事情總想逃過,這是人性。

「我知道妳很喜歡烘焙課,也明白前面期待了好久又落空的心情。」我先同理孩子的感受,接著又說:「不過,我們的思考如果只憑自己的感覺或喜好,喜歡的事就想辦法多要,不喜歡的事就找理由排斥,這就變成雙重標準,以後在社會上這樣的行為,對自己不會有任何好處,也只會吸引非理性思考的人跟妳互動,妳喜歡別人這樣對待妳嗎?」

Opal聽了,又搖了搖頭。

「物以類聚,一個能客觀且理性思考的人,才能吸引同類的人來跟他相處,彼此都能相互成長與學習,成為愈來愈有能力的人,而依照自己喜好與需求思考的人,就只會逃避問題和找藉口。」

「物以類聚是成語嗎?」Opal問。

「對,形容差不多的人會容易吸引在一起。」

「那我想當有能力的人!」Opal說。

「媽咪也會有自己喜歡跟不喜歡的事,但是我們的思考要依照現實,也要有一致的原則。」

「那妳遇到喜歡的課沒上到,妳會怎麼樣?」Opal又問。

「颱風是天災假,它最主要是防止災害擴大,保護生命財產安全,遇到這種情況就是接受它,不需要把時間跟心力糾結在這裡,開課了之後還是一樣認真學習,若妳真的對烘焙很有興趣也願意認真學習投入,之後我們也可以討論評估是不是找外面的才藝班再深入學習,媽咪基本上也願意支持妳。」我說。

Opal聽完眼睛發亮,熱烈的問我:「真的嗎!」

「當然是真的,從妳小時候到現在,我也都是一貫的原則對待妳,媽咪對妳也不會依照喜好跟感覺,是依照現實與原則做決策,最重要的是妳的心態要正確,別人才會願意支持妳,給妳機會。」

Opal這時已經吃完了早餐,準備上學,如昔的跟我親親抱抱後,她揹著書包走進校門。

當天她回家後,興致高昂的拿出作品「現寶」,第一次上課老師教孩子們做飯糰,三角形的飯糰表面煎的微微金黃焦脆,她略帶得意的表情對我說:「今天老師說我的飯糰最成型哦!其它人的飯糰都沒有變三角形,有的人還散開變成一小糰一小糰的,不過有的人就用手自己捏成圓形……」Opal絮絮叨叨的說著,我安靜的聽,想起我小時候十指不沾陽春水,我總是害怕瓦斯爐開火的聲音,媽媽為了保護我也總是叮囑我別碰廚房的事務,一直到我16歲,才頭一次鼓起勇氣轉開瓦斯爐,為自己煮了人生第一碗麵。

我的七歲時還只有懵懵懂懂、不明事理,總是弄不清楚做什麼事不會被罵、怎麼樣才能好好把學校作業完成,不如眼前同齡的女兒,不僅比我提早嘗試經歷人生各種有趣的事物,也能在每件事情中與大人討論,學習待人處事的道理。

我如今的人生,大部分在出社會後付出代價才學到的課題,我在女兒孩提時期教給她,願我的孩子不需付出龐大的代價,便能經得起社會的考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