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一場讀書會的這一日,天氣一下子冷了許多,陽光透過窗戶灑進來,彷彿也為這場讀書會添了幾分暖意。今天的讀書會,對我來說有些特別,除了明德老師授課之外,也有部分我分享的內容,還有一位新進講師的初次發表,而她的故事更是讓人感到欣慰與感動。
看著她在台上分享,有種看著一位「小學妹」的感覺,她叫姝妤,我們認識是從公益諮詢開始的。當時,她因為孩子的哭鬧及打人問題十分困擾,在育兒過程中飽受挫敗,諮詢過後她採用了我教她的方法,僅僅一週的時間,沒想到效果出奇地好。她和孩子之間的關係逐漸變得輕鬆和諧,因此也讓她決定加入我們的實戰班,並且接受講師培訓的課程。今天,能與她並肩站在這裡,看到她也能用自己的故事啟發更多的家長,是三年多前我加入正向教養學習時所意想不到的。
我們認識近一年(其實她認識我和明德老師超過一年,她說她以前就聽過我們的線上講座),住在不同城市的我們,在這次的讀書會前未曾謀面過,學習正向教養之前,她和我一樣都曾經承受不少打擊與痛苦,即使已經在學習的我們,也會經歷不少挫折和瓶頸。
有一段時間我們在line上聯繫,有幾次她聽了我的語音留言,忍不住流淚哭泣,她告訴我,有很多次她在壓力很大的時候,總會想起我,一個人在夜裡聽音樂,想著:「Salina老師可能也跟我一樣,經歷過這些挑戰,我心裡也覺得安慰一點。」
她總是叫我「Salina老師」,我對她說,私下裡可以叫我Salina就好。
她認真用文字回覆我:「妳在公益諮詢中很清晰的解決了我的問題,我才決定加入實戰班,總覺得妳是我的啟蒙老師,心裡很感謝……」
在這場讀書會之前,我們都沒有見過面,透過文字與鍵盤的傳遞,不僅僅是她,連我都跟著潸然淚下。我成為講師後一度很有自信,我解決了Opal過去各種情緒問題,生活中大小事都能彼此相互合作,然而卻在孩子從大班到小學開始,出現各種不當行為,在學校成為老師十分頭痛的人物。教導孩子的挫敗,令我曾經有一段時間低迷且陷入自我懷疑:「我有什麼資格當講師?我連我的孩子都教不好。」
原本喜歡寫作與記錄的我,有很長一段時間不太發文,甚至有朋友來詢問我:「很久沒有看妳發文,感覺像很久沒看到妳了,最近還好嗎?」我不知道該從何說起,生活中感到疲累與困乏,除了必要的工作與生活,我幾乎沒有動力再做別的事。
前陣子因為姝妤在教養上陷入了低潮,我們在line上面用語音及文字交談,過程中,我提及這一兩年的低落與自我懷疑,然而卻在看到姝妤因為我的協助而獲得顯著改善後,我對於困住我的現狀有了不同的想法。
她對我說:「妳可能也有遇到挑戰的時候,或懷疑自己的時候,但希望妳在這條路上永遠不要放棄,妳默默的幫助(或說解救)了很多像我這樣的人。我覺得妳真的很適合當一位諮商者,妳總是能系統性的解決問題,也能在同理的基礎上協助對方看見自己看不見的角度,這一點對我來說是很難的…非常羨慕也佩服這種能力。期待著有一天我也可以像妳一樣,能在同理的基礎上,幫助到其他的媽媽。」
她曾是個挫敗無助的母親,可也是她讓我重拾推廣正向教養的初心。
我沒有想過,我能夠成為他人心裡的支持,就像是一種隱形的陪伴,這種「陪伴」所帶來的支持與影響力,也是當我成為母親之後才能深刻體悟的。
我也沒有想過,有人會用「啟蒙老師」四個字來形容我,能夠啟發她學習的動力並付諸行動,為她和孩子的生活帶來轉變,當我對他人產生了影響力,這四個字對於我的意義也至大至重。
她在讀書會上分享了如何用正向教養的方法減少孩子的哭鬧,並運用在生活中的各種層面,重建親子間的和諧互動,大幅增進了育兒生活的品質,以自身的經歷和學習,再分享給更多需要的父母,這份真誠令人動容。
讀書會的尾聲,我在窗邊拍了張照,看到鏡頭裡的自己,皺紋多了,歲月的痕跡也深了,但心情卻輕盈許多。我還是很愛漂亮,如今更在意的卻是人生的意義,接受逝去的年華,內心的踏實與歲月同步增長。
教養孩子的影響不只存在於父母孩子之間,也在我們彼此的支持和陪伴中延續下去。很感謝姝妤回饋給我的鼓勵,使我在一團混沌中找回了自己的方向,也更明白了這條路的價值所在。提醒自己不再糾結於一時的挫敗,而是選擇去擁抱那些不完美的片刻,致使它們轉化為我成長的養分,正向教養不僅是一門學問,更是一段自我療癒的旅程。
我們的年華終會老去,但留下的精神和意義,卻會像陽光一樣,明亮不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