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落格左上角的搜尋引擎可輸入關鍵字,例:翡翠、項鍊、月光石、親子教養…等,快速搜尋您想要的文章喔!

2025年1月20日

我的小小讀友


甫一抬頭,看到這樣的畫面,不禁莞薾拍了下來。我想起幼兒時的她很喜歡去公園溜滑梯,她知道我有看書的習慣,總會說:「妳可以帶一本書去看,我邊溜滑梯妳邊看書!」

前幾天晚上帶著Opal去中醫診所,候診還要再等10號,診所的書櫃有不少童書,Opal挑了一本坐下來,我也帶著一本書坐在她旁邊,約莫過了十分鐘,除了翻書及叫號的聲音之外,我感到周遭很安靜,安靜到不像是帶著一個平日裡好動又聒噪的女兒出門。

我想起前陣子我到女兒學校,與班導師談話約莫一個多小時,最主要是去道歉,因為Opal自從上了小學開始,惹是生非的豐功偉業不勝枚舉,是個令老師頭痛的人物,我三天兩頭就會收到「投訴單」,我的孩子不是在班上大吼大叫,就是跟同學搞的雞飛狗跳。然而老師總說我很客氣,也很感謝我願意配合教導孩子,她向我說了孩子在校的「各大罪狀」後,話峰一轉,她突然說:「但是Opal有一個很不錯的地方,她非常喜歡看書,常常自己去班上的書櫃拿書來看,可以看很久,她的閱讀理解能力也比一般孩子來得好,這點在數學的應用題就有很大的幫助……」

閱讀,確實是我對孩子從小就十分重視的習慣,然而這並非刻意又強迫的要求,而是在生活中的「潛移默化」,我自己喜歡看書,以往在她上才藝班、溜滑梯、在飯店裡玩耍、過年時期……許多等待她的空檔時刻,大概都在看書。買給她的每一本故事書繪本,我都唸給她聽過,那時還不懂注音的她甚至可以倒背如流的說給我聽。由於在幼兒園時期她沒學的注音很淺少,導致上小學後她的注音能力在班上吊車尾,幾乎常常考不及格,時常在「訂正」與「重考」中度過。在我小的時候,學習成效不好永遠都是「我的問題」,所有的大人們都認為已經「教的很清楚」,不明白我的困難與障礙在哪裡,大人們不停的責備與挑錯,總希望藉此「激勵」我的上進心,很顯然的,我不僅成績沒有進步,也不懂讀書考試到底為了什麼?我是全國高中聯考的末代考生,那一年,我的成績低到連選校志願的劃卡資格都沒有。

在這之前,我很少閱讀,每天忙著應付我總是搞不定的功課,就已經讓我焦頭爛額。

我以為我的人生只會拿到高職三年的畢業文憑,我也以為我不會再讀書學習,16歲那年考完學校的期中考提早放學,我在附近的誠品書店裡,偶遇一本散文集《春天的啤酒香》,作者楊明的筆觸行雲流水,又與生活寫實貼近,讀來細膩雋永令人聞之嚮往,我不自覺地站在書櫃前看了許久,最後用我當時十分拮据的零用錢買下這本書,自此開啟我的閱讀習慣。我的人生思考與視野,在一本又一本的書裡被開拓,過去大人沒教過我的事,書裡都教給我了,在我人生困頓低迷的時候,也是閱讀解開我心中的糾結與矛盾。生命經歷讓我明白閱讀如何改變人的一生,也因此我刻意從小培養Opal閱讀的習慣。我還記得楊明曾在書裡寫過,她小的時候曾經因為寫作風格不符合老師所教授的內容,老師找了父母去談話,希望父母能調整孩子的寫作方式,她的父母離開學校後,不但沒有指責她任何一句話,反而是買了更多的書籍供她閱讀。

面對小學一年級的課業,我花了許多時間的陪伴Opal練習拼音寫字,買了遊戲紙卡和工具,協助讓她跟上在校的學習進度,可想而知中間經歷了不少親子磨擦,受挫又不受控的Opal就讀小一的這一年,我和她在「注音地獄」裡被折磨的死去活來,非常考驗我的心智與耐性。好在也靠著大量的日常閱讀,她初期用手指著繪本裡的字,一個字一個字的唸拼音,唸到不會的就來問我,寒假時我明列了作息表,每日固定時間練習上學期的國語課本,日復一日,終於在一年級下學期快速翻盤,逐漸考到60幾、70幾、80幾……某天她拿著考聽寫的本子給我簽名,我乍一看到9開頭的成績,直覺的反射動作翻到最前面確認是不是Opal的名字,我還以為她帶錯,把同學的本子帶回家來,哈!

一直到上了小學二年級,有天她拿著考了100分的聽考本來簽名,她略帶得意的笑著,看起來是開心的,倒沒有過分雀躍,那是她第一次考了滿分。學校老師告訴我,她的成績進步滿多的,很奇怪的是她看起來不像一般孩子在意分數,高分與低分都沒有太大的反應……

當然,我不在意分數,孩子也就不會太在意,從她出生到現在,我從來沒有用過「積點」制度,不曾因為她的日常表現不好而「扣點」,也從來沒有因為成績或表現良好而「獎勵」她,我沒有將她的成績與報酬掛勾在一起,當她不為了「外在報酬」而努力時,她的學習才會回歸到為了自己。Opal考了不及格,我沒有指責過她;她考了100分那次,我也只是淡淡的笑說:「妳這次很認真複習,所以都學會了。」縱使後來的成績有時下滑到8、90分,但也很少出現低於70分的情況,而她依然熱愛「閱讀」,無論她考的好與壞,看書都是她日常的習慣。

我的人生有許多的「學習」都是從書裡而來(我指的是學校以外的課外讀本),我明白閱讀對一個人在各方面成長的重要性,也有許多國外的研究學者與著作都指出閱讀能力對孩子一生的影響力,只要孩子維持著這樣的習慣,我相信她的學習能力只增不減。

而今只有少許文字的繪本已無法滿足Opal,她六歲半時從繪本延伸到《林良爺爺的700字故事》,那陣子出門她也像我一樣,總把這本書放在包包裡,等點餐、等排隊的時候就拿出來閱讀。幾個月前去二手書店,Opal東看西看,找到一本有注音的《水滸傳》,她問我能不能買?我二話不說就拿了一起結帳。過了一陣子她讀到幾乎沒有圖片的《亞森羅蘋》,我甚至都有點懷疑,七歲的她看得懂嗎?幾次試探的問她書裡的內容,從她的回應中確認她還真看得懂,幾次她看不懂的名詞會來詢問我,理解了之後繼續往下看,能夠看懂許多文字、看懂書裡講的故事,對她來說是一種成就,也豐富了她的生活和創造力。

閱讀的習慣讓生性好動的她,能夠自主安靜下來,也讓學習出現障礙的時候,協助她突破關卡。

成績對我們而言,只是一個檢核「學會了沒」的數字,甚至當大人愈不在意成績,孩子的表現才有可能愈好,因為沒有人天生希望自己是「不好的」,孩子也明白成績是學習成果的一個呈現方式,與媽媽「愛她與否」無關。

我始終很感念16歲那年遇上的那本書,生命中所有的呈現,都是被堆疊出來的過程,那本書讓我從16歲開始閱讀,讓我的孩子從6個月開始。

我忽然有點享受在這個片刻,過去總嚷嚷著要我唸故事給她聽的Opal,如今蛻變成我身邊的小小讀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