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落格左上角的搜尋引擎可輸入關鍵字,例:翡翠、項鍊、月光石、親子教養…等,快速搜尋您想要的文章喔!

2016年9月10日

結婚這件事


        過去我曾談過數段感情,每一段感情我都是用真心去經營,我的每任男友個性、想法、觀念、認知也都不盡相同,每段感情我都曾笑過、哭過、痛過、悔悟過……這些過程是我的「學習」與「功課」。

        沒有一個人天生生下來就知道怎麼愛一個人,「愛」很簡單,「相處」卻需要學習,曾經我以為我學習的夠了,足以改變身分走進婚姻,但當我跟老公蓋下婚約印章後的半年內,我們有一段時間激烈爭吵到談及離婚,那段時間我們都很痛苦,我很害怕自己會被丟下,被拋棄,在那一刻我才發現我們都還「學習」的不夠,我們重新審視自己,重新看待我們的婚姻,重新思考後彼此都做了許多「調整」,然而這些「調整」並沒有讓我們失去「自我」,我和俊億現在是很親密的伴侶、朋友、家人,但我們在深愛彼此的情況下,依然能夠自在的「做自己」,這就是學習,學習如何改變角度與立場去思考,學習如何跟一個親密的人「相處」,看見對方不傷大雅的缺點,也能夠一笑置之。


        在感情這條路上,我不敢說自己閱歷豐富,但比起同齡的人來說,個人情感經歷與生離死別的經驗能比我多的,應該也是寥寥無幾。我清楚的了解到,只有「死亡」會蠻橫的讓人無所適從,連想再一次「學習」或「調整」的機會都不可能再有了,那麼一個活生生站在眼前的人,何妨再給自己與對方一次「學習」的機會呢?即使我已婚了,每年秋天,我還是會到台中一趟給已故的男友上柱香,看看他,也讓他看看成長後的我,我們曾經深愛彼此,如今也只能靠這柱香來交流,我也很感謝老公對我的支持,他願意開車載我過去,也願意和這男人的家人成為朋友,因為老公也同樣深愛我,所以為我做了不是每個男人都願意做的事,而他的「付出」是「快樂」,不是「忍讓」。 

        兩個相愛的人無法走入婚姻,甚至是走入後離婚,多半是因為不夠認識自己,也無法尊重與自己相異的另一半。如果兩人之間是因為認知與價值觀的不同而相衝突,那不可能交往太長的時間,因為就連朋友之間也很難建構在相異的認知與價值觀維持友誼。在我看來,維繫兩人情感的重點是「相處態度」與「相處模式」,而這就是我在數段感情中以及與老公的婚姻中所學習調整的東西。

        有些時候你不在意的不見得她不在意(反之也是如此),有些事情也許她認為這樣做就好但你不認同(反之也是如此),兩個人相處,如果有不舒服的感受一定要說的很清楚,清楚到對方非常了解,那麼兩人才有一起進步的空間,不要害怕吵架跟爭執,因為那也是「溝通」的一種方式;同樣的,如果有很愉快的感受,也一定要說的很清楚,清楚到對方非常了解,那麼以後彼此就知道如何相處會使對方感到愉悅。

        一個人能夠在婚禮前發現兩人之間的問題,代表是認真看待這段感情,不願糊裡糊塗地走入婚姻。但你真的認識自己嗎?真的了解自己嗎?真的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嗎?如果你都無法清楚明白說出自己的感受與想法,那麼兩人之間的問題,換了下一個女友(男友),還是會有一樣的困擾。任何事只有清楚的「溝通」才能讓彼此知曉問題所在,並且擁有「學習」的機會,而這個「學習」是讓自己進步,並非把一個人改變成不是自己的樣子。

        另外,很多的「婆媳情節」可不是靠「學習」就能改善的,這講求磁場跟機緣,即使身邊的人覺得我聰明機伶,我與婆家雖沒「戰火連天」,但也只是靠遠距離讓彼此「相安無事」。身為男人不妨思考一下,若今天換成另一個女孩,可能不見得與你的父母家人也能如此和諧相處,那麼你的戰爭與痛苦,會始於婚禮之後。

        我想,很多時候不是不愛,是因為太愛了不知該怎麼辦,「愛」很簡單,「相處」卻需要學習,當兩個人都學會了,這份感情就會歷久彌新,不因時間年華的逝去而衰老。

        請試著跳脫自己的身份來看待自己的感情與婚姻,想想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麼,婚姻也許不見得完美,但不代表它不美,美麗之處是否值得你眷戀與付出?不美之處是否有智慧化解或泯去?共勉之。


P.S.有些圖文不符,這隻海馬的創作過程經歷小女子身邊太多的故事,所以在完成的這一刻忽然感覺單純的小海馬也有些「故事性」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