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落格左上角的搜尋引擎可輸入關鍵字,例:翡翠、項鍊、月光石、親子教養…等,快速搜尋您想要的文章喔!

2021年11月19日

讓孩子自己從情緒中撤退


        有沒有人跟我一樣的感覺?當孩子無厘頭瞬間爆氣的時候,簡直像被魔鬼附身了似的,罵也不是、哄也不是,不知道要怎麼做才能讓那個魔鬼「退駕」……

        即使學習過「忽略但不是冷漠」的方法,一直到昨晚我才真正很完整的把整套做完。

        昨晚接Opal回家時去一樓大廳拿了包裏,正要往我們家電梯移動,她忽然看著社區中庭的某一處說:「那個是溜滑梯嗎?」我說:「不是,那是攀岩場。」

        她疑惑的說:「可是我好像看到溜滑梯呀!我可以去溜嗎?」

        社區裡的確有溜滑梯,不過並不是她指的那個位置,溜滑梯在室外,當時下雨肯定是濕的,我對Opal說:「現在外面下雨,溜滑梯是濕的,下次有時間沒下雨的時候再帶妳下來玩。」她沒有回話,只是跟著我往電梯的方向繼續走,經過一道門我想起她曾經不小心撞到那個門把,我指著門提醒她:「注意那裡有門把不要撞到喔……」

        忽然,她整個人瞬間爆氣,對著我大吼:「那個明明就是溜滑梯啊!妳為什麼說它是攀岩場!」

        她的聲音迴盪在整個社區裡,劃破靜謐的雨夜。

        我停下腳步站住看著她,雖然理智沒有斷線,但心中也起了一點點波瀾,如果我當時貼著心電圖的貼片,應該會測到短暫的波形變化……我深吸一口氣,看著她說:「我不知道妳為什麼要這麼生氣?那個的確是攀岩場,溜滑梯在另一邊,妳若想溜要等沒下雨的時候。」

        她聽了更氣,又對我大吼了幾句我也聽不懂的「火星文」……

        我起步開始往前走,並對她說:「如果妳要一直用這樣的方式講話,我聽不懂、也沒辦法跟妳講話。」她看我往前走了,就氣噗噗的也趕緊跟上,一直到進入電梯她還是很生氣的不說話,我也沒再做任何回應。

        進入家門她賭氣的趴在穿鞋椅上,鞋子也沒脫,我沒理她直接往廚房走照著平常生活的節奏做事,洗好手放好東西後我在廚房說:「我們要準備吃飯了,妳如果有要吃的話現在脫鞋子然後去洗手,如果沒有要吃的話,那我就要先吃了。」她沒有任何回應,反而整個人從原本的椅子轉向趴到地上,我在廚房從客廳的窗戶反射看到她的動作,我依然沒有理她,繼續手邊拿碗筷佈菜的動作,從廚房走到客廳會經過玄關,我看她一眼平靜的再次問:「妳有要吃晚餐嗎?要的話就脫鞋子去洗手。」她依然趴在地上沒有回應。

        我也沒理她,佈菜的過程從廚房走到客廳來回約兩次,第三次我走到廚房時又對著門口的方向問:「妳今天有要喝什麼嗎?菊花茶還是蜂蜜檸檬?要的話我先泡。」

        終於,門口的地板傳來聲音:「菊花茶。」

        「好,那我先泡菊花了。」我說完就拿茶壺開始泡菊花、倒蜂蜜,這時門口又傳來聲音:「妳可以幫我脫鞋子嗎?」

        我說好,但妳要等我一分鐘,我正在泡菊花茶。

        我把幾朵菊花放進壺裡加入熱水後放在吧台,就走到門口請她從地板起來坐到穿鞋椅,然後幫她脫了鞋子,脫完我問她:「妳很生氣嗎?」她點頭,我又問:「那妳在生氣什麼事?」


        她說:「妳剛才很兇。」

        我:「我記得剛才我沒有兇,我都很平靜的跟妳說話,是妳一直大吼大叫,我聽不懂所以沒有再回應妳。」

        她看著我沒有講話。

        我又說:「那妳還有生氣什麼事嗎?要跟我聊聊嗎?」

        她說:「我現在不想跟妳講。」

        我說:「好,那妳有要吃飯嗎?」

        她點頭。

        我說:「那妳現在先去洗手,我等妳一起吃飯。」


        她就站起身走去洗手,要進浴室前她忽然又轉頭對我說:「我現在還有生氣但只有一點點,不生氣的比較多。」她很可愛,最近常用這種「比例式」的描述來表達她的情緒或感受。

        我說:「好,我知道了。」


        洗好手,我幫她開了影片(平常都邊看影片邊吃晚餐,限時30分鐘),她露出笑容邊看影片邊把晚餐吃完。

        收了碗筷後她像完全沒事的開始玩耍,這時我問她:「妳現在感覺好多了嗎?我們可以談談剛才的事了嗎?」


        她說:「好啊!我們可以談了。」

        我問:「妳剛才是很生氣嗎?」

        她說:「對,剛才很生氣,後來只有一點點氣,現在都沒有了。」

        我問:「那我可以了解一下妳剛才生氣的原因是什麼嗎?為了什麼事?」

        她笑出來說:「我已經忘記了……」

        (謎之音:哇哩咧…XDD)


        這個過程,自己先穩定住(這個好難,以往我會斷線的吼回去想立刻鎮住她),沒有哄孩子、也沒有一直回應她,但也不因此賭氣而不提供平常會給的菊花茶或影片,我終於明白「忽略她但不漠視她」的心法,忽略的是她的情緒,但不漠視她這個人。

        我照著平常回家、用餐的正常節奏做事,不理會她的情緒,但還是會像平常詢問她的需求,給予吃飯和不吃飯的選擇,也告知即使她不吃,我還是要吃,讓孩子明白我不需要為妳的情緒負責,但不代表我會因此而不愛妳。

        覺得孩子也進步很多,以往可能是在社區中庭就躺下去了,不會忍耐到回家躺家裡地板,以前在星巴克、診所、百貨公司……沒有一處的地板她沒躺過😆

        最後我想了半天她為何突然爆氣,可能是回程在車上睡著她還有點起床氣,也可能是她對於不能現在去溜滑梯感到不爽,一時無法理性思考而藉題發揮吧!

        孩子不當的行為背後都有著我們眼睛看不到的需求,需要大人用心的體會、理解與包容,當我不被孩子激發情緒,面對孩子突如其來尤如瘋狗浪的情緒,我也能從容穩定的應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