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落格左上角的搜尋引擎可輸入關鍵字,例:翡翠、項鍊、月光石、親子教養…等,快速搜尋您想要的文章喔!

2023年3月22日

哭泣的男童與愛吃的女孩


        電梯悠悠地向上升到15樓,兩片鋼門徐徐的打開,我和孩子邁開步伐準備走進電梯,隨著梯門打開傳出了號啕不止的哭聲。


        我和女兒停止前進的腳步,看著電梯裡一對爺爺奶奶抱著約莫二、三歲的男童,男童手上握著一包已經打開但還沒吃的餅乾,止不住眼淚的放聲大哭。


        我住在頂樓,通常到達這個樓層的人應該都是要出來的,對方似乎看懂了我內心的疑慮,爺爺連忙對我說:「進來進來!我們是要下去的!」奶奶也匆忙地接話:「不好意思我們剛剛忘記按電梯了,就跟著一起上來了⋯⋯」於是我牽著女兒走進電梯,拿著鑰匙觸碰電梯的感應器按下B1的樓層,爺爺慌張地掏著鑰匙也想要感應按電梯,我直接問他要去幾樓?他跟我說:「B2!謝謝、謝謝⋯⋯」


        在我們對話過程中那位小男童沒有停止過哭泣,越哭越激烈;爺爺奶奶也沒有停止過安撫,越安撫越急躁。


        爺爺不停的對男童說:「媽媽要上班啊!你要上學啊!媽媽沒有辦法帶你去上學啊,不然她上班就遲到了⋯⋯」女兒不發一語的看著他們,似乎被奶奶抓到了機會,奶奶也幫腔的對著男童說:「你看你看!姐姐也要去上學啊!姐姐上學都沒有哭!」


        男童依然哭的驚天動地,彷彿就要世界末日。


        我以前也是承受不住孩子這種持續又崩潰的哭聲,尤其是在電梯這種密閉的空間裡,若是別人的孩子哭鬧,我心裡只能期待趕快離開現場,若是自己的孩子,除了吵鬧之外還要承受旁人的側目,我明白眼前兩位大人內心的焦慮煩躁令他們只想快速讓孩子停止哭泣。


        這次我很訝異我的內心竟然平穩又寧靜,絲毫沒有因為男童的哭聲使我感到煩躁吵擾,我看見了男童哭聲背後的因素,也因為理解孩子的行為而產生了包容的力量。他需要安全感,他身邊的大人還沒理解他心裡最底層的這個需求,也不理解越是安撫孩子、越是說道理,越容易激發孩子的情緒,這些心理機制都是透過學習才能了解。


        小男童手上的餅乾應該也是大人為了把他帶出門而給的小獎賞,很明顯的沒有對應到孩子心底真正的需要,孩子的哭鬧不休只是為了傳達他內心未被滿足的安全感。


        我感受到面前的兩位大人也十分焦慮,喋喋不休的一直對孩子說道理,試圖讓他安靜下來。眼見前面各種「無效行為」都不能平撫孩子,奶奶更是祭出「大絕招」,指著我的女兒對男童說:「你看姊姊在看你了!姊妹在笑你了!你不要再哭囉!姊姊會笑你⋯⋯」


        這時我打破沉默開口說話,我微笑的看著男童說:「姊姊沒有笑你,姊姊會鼓勵你,沒事的,你加油。」


        說也奇怪,男童瞬間停止哭泣了,他轉頭看著我,我也微笑看著他,小小的臉龐上還掛著兩行淚水,他平靜的看著我大約3、4秒,連著爺爺奶奶也愣愣的一起看向我。

奶奶似乎想打鐵趁熱,連忙又再說:「不要哭哭了喔!你看姊姊在笑你了!」奶奶的話還沒說完,男童又大哭了起來⋯⋯


        沒多久電梯到了B1,我牽著女兒走出電梯後又刻意再回頭微笑看著男童,我揮手對他說:「拜拜!你很好,上學加油,沒事的。」接著我又對爺爺奶奶說:「笑他不會變勇敢,要多鼓勵他!」

此時男童又停止哭泣,看著我,直到電梯的門板闔上。


        電梯裡短暫的相處時間讓我來不及多說幾句話,教兩位爺爺奶奶如何穩定孩子的情緒。而這似乎也是我頭一次用「溫和堅定」的態度讓一個陌生的孩子安定下來,孩子並不認識我,讓他安定的,是我溫和穩定的聲音及態度,對於幼小的孩童來說,「非語言訊息」的判讀大於「文字內容」,他不見得全然理解文字的定義,卻能從大人的聲音、語氣、態度來解讀所傳達出來的意義。


        也曾有路人看到我的孩子鬧情緒,也連忙想協助安撫,用了很多「正向」的語言對我女兒說:「馬上就到啦!再一下就好啦!上學很好玩的啦!媽媽東西拿很多沒手了不是不抱妳啦⋯⋯」往往這些看似鼓勵但倉促緊張的語氣,也難以讓我的孩子平息。


        不謹謹是這位小男童,在我和老師幾次的演講Q&A時段,就有不少這樣的案例,曾經有位媽媽說她的孩子才兩歲,做每件事情就要求大人對他拍手鼓掌(稱讚他),顯見孩子對非語言訊息的解讀能力比我想像的更強。


        大人越穩定,孩子就越穩定。


        孩子因為上學與媽媽分離已經產生焦慮不安,而爺爺奶奶自身的焦慮又再傳遞給孩子,加上過度的安撫持續刺激孩子的情緒,而奶奶祭出的「招術」以為可以藉此激勵孩子的勇氣,殊不知是打擊孩子更加氣餒的行為。


        鼓勵可以點燃孩子的希望,氣餒則會澆熄孩子的熱情。


        奶奶不自覺的用了「令孩子氣餒的6種作為」中的「比較」和「取笑」,這也是生活中很常見的作法(可參見《看見孩子的亮點》一書),而這種方式會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一直感受到挫折,也容易產生負面的自我認同,認定自己是不好的、沒有價值的。


        要學會給孩子真正且受用的鼓勵是需要學習和練習的,用言語和行動讓孩子從內在長出力量及勇氣。


        我牽著女兒走在停車場,女兒從進入電梯到出來後都沒有說過一句話,我彎下腰問她:「妳還好嗎?剛才弟弟大哭有嚇到妳嗎?」


        女兒說:「還好。」卻一直低頭思忖著。


        我又問:「那妳在想些什麼呢?」


        女兒抬起頭說:「我在想,他都可以帶餅乾上學了,他為什麼還要哭啊!?」


        我忍俊不禁,在停車場大笑了起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