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覺得很興奮,忍不住在教養課程的群組裡分享!因為我終於成功的「不吵不鬧不餵」全程很平靜的讓女兒自己吃完晚餐,然後她滿足的接著吃點心!
女兒放學的時候說想買甜甜圈,我照慣例提醒她,一週吃一次,她說好,她知道。
然後帶她去買甜甜圈,她又選了某個她上次沒吃完的口味,我提醒她上次沒吃完可能是不喜歡這個,妳要不要選別的?她就說喔…好,然後她就選了別的口味,買完甜甜圈她馬上就說她要吃!我又提醒她:「我們要先吃完晚餐(正餐)才能吃點心喔。」 她就說:喔…
我就很平靜的跟她說(吃飯的原則):「我們固定禮拜五可以讓妳選妳想吃的,一到四就由媽媽來安排,我們也要吃完飯才能吃點心,如果沒有吃正餐,就沒有點心了。」
接著她開始要擺爛了,又擺出臭臉+手托腮,然後說:「我不想要吃,我想先吃甜甜圈。」
我又很平靜的再說了第二次(吃飯的原則):「吃完正餐就可以吃點心,還有,我吃完晚餐後我就會把全部的碗盤都收走,包含妳的,因為我要收拾洗碗了,如果妳沒有吃我也還是會收走,那等於甜甜圈也會收走,因為妳沒有先吃飯。」
她就有點不耐煩的開始要討價還價:「可是妳裝的太滿了啊!還有我不要蔥!」
(只有0.3公分的蔥,以往我會也不耐煩叫她吃下去!)
我又很平靜的說第三次:「我沒有裝很滿,只有半碗,我幫妳把蔥弄掉妳就可以吃了。」
(以往我說到第三次語調就會上揚,這次很努力的繼續平穩的說…XD)
她得寸進尺的說:「我不想要蛋跟飯混在一起,妳幫我分開!」
我說第四次:「蛋炒飯就是這樣做的,我只能幫妳挑那一點點蔥出來,無法分蛋,如果妳不願意吃可以不吃,但是我吃完飯就會把餐具全部收走,甜甜圈也會收走。」
她又說:「可是我吃飯比較慢啊……會來不及吃完!」
我說:「妳不用擔心,因為媽媽吃飯也不快,妳就持續的吃不要刻意拖時間就會來得及。」
(我以往不會忍耐到這個階段…可能會開始罵人了,哈哈XD)
她轉為撒嬌的語氣:「那妳餵我……」
我說第五次:「我也要吃飯,無法餵妳,如果妳不願意吃可以不要吃,但這是我們今天的最後一餐,結束後就不會再提供食物了,還有我吃完飯就會把餐具全部收走洗碗,如果妳沒有吃晚餐,就不會提供甜甜圈,點心也會收走。」
然後,她開始吃了,很平靜的整碗都自己吃完了,沒有餵、沒有跟她大小聲的吼罵,比我還快吃完,接著就開始享用她的甜甜圈!
======== 後記 ========
昨晚近午夜12點在課群裡分享這件事,我從沒想過我能把同一件事說了五次還不發火,最神奇的是孩子除了耍賴+討價還價之外,她也沒有像以往大小聲的講話或是尖叫發脾氣,以前為了讓她安靜就會妥協讓她「先吃點心」,想當然爾,飯就不會好好吃了!還有那個「擺爛臉」在過去很容易就讓我怒火不打一處來!
尤其是她叫我「把蛋跟飯分開」的那段,我差點就要hold不住了,內心根本就要摔盤子了啊…



沒想到老師跟師母在午夜12點還雙雙回覆我訊息!

女兒好厲害!討價還價是個能力,是協商的能力,所以我認為孩子能討價還價,而且很多招,表示她這部分的能力很好

但就比較考驗大人了,媽媽因應得很好,不被孩子挑起情緒,很淡定地處理,且溫和而堅定。

給妳三個讚!大人情緒穩定孩子也會跟著學習穩定,用溫和而堅定的方式,表達出清楚明確的規則,對於孩子的反應,給予合理的調整,並且見招拆招,加上讓孩子有選擇權,就不會變成權力鬥爭,也讓孩子學習尊重規則,能享權利,也能盡義務。
受到朋友邀請,從去年底開始接觸並學習「阿德勒心理學的正向教養」,其實在過去我自己也曾買過許多教養相關的書籍,但通常空談理論與大架構,實務面也會因為實際情況百百種而有不同的細節處理方式,大概在Opal兩歲多之後我不再看任何什麼專家的文章或書,完全靠自己摸索,透過「觀察」孩子、「反思」自己幼年時的心理狀態、以及盡量以「人性面」的角度出發,「尊重」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我逐漸發現孩子大部分的時候能夠與我相互合作,不需打罵,而且也不減我與她之間的親密關係。
然而在無人指導的情況下自行摸索,依然會有許多細節我處理的不甚理想,而導致處處卡關,加上女兒愈長大反應愈快,思考也愈有自主性,很容易就挑起母女間的戰火……
在我不太信任所謂「專家」的時候,經朋友介紹認識張李明德老師,我在去年底聽了一場老師的講座,就決定繼續向老師學習!從老師清楚的說明中,我才知道我自己摸索的方法其實就是「阿德勒心理學」的概念,但由於我沒有經過學習只有實務操作,沒有理論架構的支持所以在很多關節不得要領,當我逐步了解阿德勒心理學後,不僅是肯定我過去摸索的方向正確,這也是我最認同教養方式!
阿德勒心理學的「6不」主張:
不打、不罵、不威脅、不利誘、不獎勵、不讚美
在我們家沒有所謂的「集點」換獎制度,我很高興女兒的學校也沒有,所有該學習的事物都應讓孩子啟發「內在動機」去學習,而不是利用點數與獎品這種「外在動機」!
「不讚美」最難,我也正在努力調整中,哈哈!
覺得很開心昨晚自己與孩子有這樣的一個新突破,希望能持續練習應用到生活的每一個層面,甚至是工作與事業!
我也認為正確的教養方式應該要普及化,對於社會及整個國家才是一種進步,在過去的教育方式(父權結構或威權封建思想)所產生的社會問題也是一種「共業」。
感謝課群裡的父母們以及女兒學校的老師,我們都是教養路上的戰友,這條路就不再孤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